m6米乐官网入口

服务中心

保险服务

安徽推进运输结构调整!这一些地方将有“大”变化

来源:m6米乐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3-09 14:52:4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2018〕91号)要求,积极推动运输结构调整,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实现物流降本增效,优化营商环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安徽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

  ☞ 到2020年,全省铁路货运量增加153万吨;水路货运量增加4000万吨;全省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20%;重点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加2万标准集装箱(TEU),较2017年增长2倍以上;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以上。

  发挥铁路货运骨干作用,进一步提升铁路货运网络的覆盖范围与通达程度,加快既有铁路扩能改造,强化既有干线货物运输通道的南北向沟通联系,快速推进新建干线货运铁路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全面消除干线铁路的“卡脖子”路段。

  重点加快实现庐江至铜陵铁路通车运营,积极地推进六安景铁路开工建设,着力完善合肥都市圈与皖南地区铁路货运网络;大力推进宁芜铜铁路扩能改造,确保如期完成阜淮、淮南、水蚌、符夹、青阜、芜湖至广德铁路电气化改造,加快开工合肥至九江铁路扩能改造和阜阳北编组站扩能改造,大幅度提高沿江货运通道干线货运能力,基本消除区域铁路运力制约瓶颈;依托皖赣铁路芜宣段新建双线扩能和宣绩高铁、昌景黄高铁建设机遇,推进实现皖赣线客货分离,充分释放原有普速铁路运能;依托商合杭高铁、合肥至安庆高铁、安九高铁、池黄高铁建设,研究探索阜淮、淮南、芜湖至广德、合九铁路等普速干线铁路客货分离,进一步挖掘铁路货物运输潜力。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配合,各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市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充分发挥既有铁路专用线集疏运作用,改造升级相关设施设备,整合铁路建设资源,提高既有线路综合利用效率。

  以铜陵、安庆、马鞍山、芜湖、蚌埠为重点区域,协调铁路专用线共用运行管理,推动降低共用收费水平,规范代维收费行为,促进提升既有线路货物运量,统筹调度闲置运力资源;加快马钢专用线卸车能力升级改造,推动马鞍山姑山矿至马钢生产基地等运量较大的中短距离线路运输从公路向铁路转移,逐步推动省内铁路货运网络末端系统性运量增长;以两淮地区为重点区域,以两淮煤炭运输主通道为重点线路,以淮南矿业、淮北矿业、皖北煤电和中煤新集四大矿业集团为对象,整合煤矿专用线资源,将煤炭公路运输分期逐步转移至铁路运输,推进煤电相关企业原料与产成品从公路向铁路转移;推动两淮运煤主通道上的具备公铁联运条件的园区企业、煤电上下游企业与铁路签订运量运能互保协议,实现省内煤电中短距离线路的铁路运量增长;以马鞍山南山矿到市区铁路线为示范,探索制定符合各市大型工矿企业自有铁路线利用率提升的具体方案。

  2020年底前,实现铜陵有色、铜陵化工、海螺水泥、马鞍山钢铁等建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大宗货物长距离线%以上,中短距离线%以上。

  (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支持物流园区、工矿企业运输方式向公铁联运发展,加强完善铁路货运末端网络,加快建成一批园区、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

  重点完成中安联合煤制甲醇及转化烯烃项目、霍邱铁矿石装车基地、安徽中志轨道物流园、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铁路专用线建设,优先支持各地市产业体系优化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蚌埠沫河口化工园区、蚌埠固镇丰原集团、庐江电厂连接龙桥站等企业铁路专用线,大幅度提高铁路与制造业基地、大型工矿企业的设施衔接能力,充分拓展省内公铁联运发展空间。

  (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着力提升铁路货场作业能力,拓展货物受理渠道,盘活既有铁路货运场站,补齐区域铁路货运发展短板。

  以芜湖西、马鞍山货场改造为样本,完成合肥北、合肥小庙、安庆北、青龙山、广德、新河镇、石子山、阜南、谢桥、铜化集团狮子山货场的扩能改造工程,全方面提高既有铁路货运场站集装箱办理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进阜阳铁路物流港、滁州铁路物流基地、淮南南铁路物流基地、亳州综合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增强区域铁路货物、集装箱办理能力;围绕合肥北、蚌埠东、芜湖裕溪口、铜陵、淮南西等铁路货站,鼓励铁路与传统公路货物运输企业、港口企业、邮政快递公司等加强合作,建成一批与公路、港口相衔接的铁路综合货物运输枢纽,延伸铁路货运场站服务范围。

  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模式,丰富列车编组形式,逐步降低铁路运输成本,保障铁路运力供给。

  提升国际铁路货运通道服务水平,提高境内运行和通关效率,增加中欧班列在安徽境内的集货点,吸引和支持外向型工业公司来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区发展,促进铁路超长干线运输需求量开始上涨;持续推进长三角货物快运、合肥至宁波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合肥至上海城际特需班列、芜马至宁波循环海铁联运班列、沿江五市至上海城际特需班列等特色铁路货运产品的开发,实现车船班期稳定衔接,构建多频次多样化的快捷货运班列网络;深化铁路货运价格市场化改革,建立完整灵活的运价调整机制,加快完善省内中短距离大宗货物运价浮动机制,巩固铁路大宗货物运输增长趋势。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交通运输厅配合)

  加速构建“一纵两横”干线航道骨架网络,积极推动航道达标升级,加快实施引江济淮工程,全方面提升内河水运对重大战略实施的支撑保障作用,同时促进提质增效升级和提升现代航运服务水平。

  重点推进长江干流整治,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合作共建皖江深水航道,2019年底基本实现丰水期维护水深10.5米到芜湖、7.5米到安庆,全面实现150米以上航宽、1050米弯曲半径全境贯通;积极协调对接江苏省,研究探索南京长江大桥等通航净空提升方案,进一步消除芜湖以下长江航道通航瓶颈;全方面提升淮河、沙颍河—江淮运河—合裕线—芜申运河通行能力,逐步加强淮河流域疏浚整治力度,加快完成芜湖中山桥改造、合裕线裕溪一线船闸扩容等工程建设,研究制定新建淮河蚌埠闸三线船闸扩容方案;稳步推进引江济淮工程,与沙颍河、合裕线等航道形成省内南北向水运大通道,按二级和三级标准整治航道,推进建设派河、蜀山、东淝河等船闸,改造碍航桥梁。

  (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港航集团公司、省引江济淮集团公司配合)

  支持港口公共码头、货主码头拓展铁水联运功能,加快建成一批港区铁路专用线。

  重点推进马鞍山港郑蒲港区、马鞍山长江港口通往马钢厂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开工建设合肥港派河港区、安庆港皖河农场作业区、蚌埠临港产业园综合货运中心、安庆港中心港区长风作业区、铜陵港江北港区、池州港香隅化工园、淮南港皖江物流综合码头等铁路专用线,大幅度提高港口铁路集疏运能力;优化铁路港前站布局,重点改造升级芜湖港朱家桥码头、铜陵港公共码头等铁路装卸设施设备,提升铁水联运作业效率。到2020年,建设集疏港铁路157公里。

  (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省港航集团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快推进全省港口资源整合,科学引导差异化发展,积极协调地区间、港区间联动发展。

  2019年底前开工建设合肥港中派港区码头、芜湖港朱家桥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马鞍山港郑蒲港区二期、蚌埠港长淮卫综合港区一期、铜陵港江北港区、淮河阜阳港(阜阳港南照综合码头)、凤台新港综合码头工程;2020年底前开工建设安庆港宿松港区王家洲公用码头、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综合码头一期、阜阳颍泉铁公水联运物流中心码头工程,推进完成皖江物流淮南港综合码头建设,以及铜陵港东苑码头、安庆港五里庙集装箱作业区等改扩建工程,推进合肥小庙港区、下派河港区和宿州港埇桥港区等建设前期工作,全方面提升省内岸线资源利用效率。

  到2020年,完成长江干线和其他主要港口码头岸电改造60个,安庆港、池州港、铜陵港、芜湖港、马鞍山港具备条件的港区启动LNG加注码头建设。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和达到国六排放标准清洁能源车辆的比例达到8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力争达到15万辆。

  (省交通运输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商务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配合)

  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500座,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18万个以上。

  (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省电力公司配合)

  优化既有公路、铁路、港口货运场站作业环境,加强装卸作业区颗粒污染物控制,切实降低货运领域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

  (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交通运输厅、省港航集团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配合)

  推进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建设,充分的发挥省内综合运输网络基础优势,推动公铁联运、铁水联运跨越式发展。

  2019年6月前储备一批多式联运物流园项目,争取申请1至2个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到2020年底前,实现所有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依托园区建设完成度不低于50%;每年度开展1次省内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经验交流;全省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20%。

  (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合肥海关、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统筹发展水水中转、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等运输模式,推动港口联运配套码头、锚地等设施技术改造。

  依托芜湖港、马鞍山港、安庆港积极地推进水水中转发展,强化与合肥港、淮南港等省内港口码头间协作,提高长江干线水运与内河航道运输的衔接效率;以芜湖港、马鞍山港为核心,建立健全江海直达船舶运行管理机制,打造长江经济带江海直达重要枢纽;以芜湖造船厂为依托,重点推进江海直达散货船和集装箱船等船型的研发与制造;依托芜湖港,积极对接舟山港、上海港,推动“江海联运+集装箱直达运输”班轮化发展,打造安徽内河运输精品航线;协调解决合裕线航道、淮河航道货物运输过闸问题,对集装箱船舶开辟绿色通道,电力迎峰度夏(冬)期间对电煤运输船舶开辟快速通道、制定快速过闸和费用优惠政策;推进联运信息化建设,研究制定联运标准和服务规范,实现内河支线运输与干线运输高效衔接。

  (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科技厅、省港航集团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服务制造强省战略实施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汽车生产及上下游工业产成品运输向铁路、水路转移。

  到2020年,全省商品车整车铁路运输量年均增长10%,其中新能源商品车运输量年均增长20%;汽车零部件集装箱运输量年均增长10%。

  (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自然资源厅、合肥海关、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省港航集团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服务和依托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战略,加强专业物流配套,全力发展家电集装箱多式联运,提升家电运输时效,降低家电运输货损、货差与成本。

  (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探索具有安徽特色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模式,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破解城市配送“通行难、停靠难、装卸难”问题。

  (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公安厅配合)

  完善“外集内配”绿色铁路货物运输枢纽体系,充分挖掘既有铁路场站作业能力,先行探索“轨道+仓储配送”发展潜力。

  (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配合)

  支持各地开展集装箱运输、商品车滚装运输、全程冷链运输、电商快递班列等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创建。

  建设易操作、周期短、效果好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020年底前实施两批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原则上每市创建不少于1个),每批实施周期2年;开通我省至华北、华南、欧洲、东盟、日韩等5条以上多式联运线路;打造合肥、马鞍山、芜湖、蚌埠、安庆等5个以上国家、地区多式联运枢纽。2019年底前,完成第一批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评选工作;到2020年,第一批省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依托园区建设完成度不低于50%。

  (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配合)

  建立省级无车承运人试点项目库,依托无车承运人等平台建设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推动省内无车承运、甩挂运输等新型运输组织模式向规模化、网络化发展。

  到2020年,重点培育5—10家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运营管理规范、资源利用效率高的省内无车承运人品牌企业。

  研究制定全省主要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方案,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促进重大交通运输设施实现无缝对接,形成组合效应。

  培育省内多式联运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积极引进具备先进经验的多式联运经营企业来皖发展。

  促进“互联网+货运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全方面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推动货运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依托国家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安徽省大通关公共服务平台,全方面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资源的整合,推动无车承运人、多式联运经营人、进出口物流公司、外向型工贸企业打通物流信息链条。

  (省数据资源局牵头,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港航集团公司参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